人的一生有 80% 的機率會產生腰痛,而這個數字因為人類的生活習慣改變,還在快速上升中;產生腰痛的年齡也變廣,從小學到老年都有。
腰痛一直好不了的人,其實就是沒有找到真正引發的原因,總是只關注疼痛部位,一直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,治標不治本。
接下來分享 5 個可能造成腰痛的原因與觀念,讓你觀察看看自己的狀況:
長期久坐的錯誤觀念:認為久坐沒出力,對腰部肌肉沒影響
「坐」其實是一個很舒服的姿勢,好像不費力氣就能在這個位置好幾個小時、甚至一整天,但其實除非你躺下,否則人只要在直立的情況下,就需和地心引力對抗,肌肉就需要支撐內臟跟骨骼。
雖然在坐著的狀態下,肌肉不是在做像跑步或肌力訓練的「反覆」收縮運動,但是他靠的是「等長」收縮來工作,也就是在同樣的型態下只提供「張力」,這樣的出力型態可以讓我們維持一個姿勢很久;但是,肌肉在同一個長度出力太久,也會疲勞、能量也會用完,一旦能量用完,肌肉就會缺血,疼痛就因此產生。
彎腰姿勢錯誤:過度保護脊椎的彎腰方式
現在網路資訊太過發達,或者是運動教練太過強調保護脊椎,導致非常多的人不敢「真正」彎腰,輕信彎腰一定要把腰打直才能夠保護腰椎。
實際上,我們的腰椎本來就是可以彎的,它的彈性很好、形變量很大,最健康的腰椎在各種形狀下都很有力量。如果我們強行拿掉脊椎的「彎曲」功能,就會讓脊椎僵硬,反而更容易受傷。
真正的觀念是:腰在急性期拉傷、椎間盤突出等的劇烈疼痛情況下,才需要時時刻刻把腰椎維持在伸直狀態;在平常生活中,我們需要的是在彎腰時,啟動腹部肌肉、保持穩定。
練錯核心:很多人看起來很壯,實際上外強中乾
運動風氣越來越好,在訓練過程中,錯誤的核心訓練方式,也會帶來太多的肌肉失衡。
我們的核心分成外核心以及內核心:內核心做脊椎小動作,負責單節穩定,是主要的腰椎穩定者;外核心負責大動作,負責長時間姿勢的維持。
當肌肉失衡,外核心在錯誤的棒式、伏地挺身、硬舉、超人式等核心訓練下快速長大,跟內核心的力量越差越遠,就逐漸形成外強中乾的脊椎體,這樣的人往往可以搬起很重的東西,但是平常沒做什麼就容易腰椎痠痛,如果久坐的話更容易引起椎間盤突出。
呼吸不順,核心無法真正啟動保護腰
呼吸,是大家超容易忘記的重點。
橫隔膜作為我們主要呼吸肌肉,也是「內核心」的成員之一,橫隔膜在呼吸的時候會在腹腔上下移動,很自主地在腹腔中產生壓力,使腰椎維持在好的穩定形狀。
骨盆底肌膜也會隨著橫隔的移動一起上下活動,讓我們不會大小便失禁,如果呼吸模式不對、橫隔膜的活動減少,腰椎肌肉會變得很辛苦,這時候不管是站著、坐著、躺著,腰椎肌肉都無法放鬆,也是很多人一直去按摩肌肉都不會好的原因。
忽略小傷小痛,長期下來導致脊椎側彎
有些人在年輕的時候走路不小心扭到腳,或者感到膝蓋輕微痠痛,這些小傷小痛在平常不會有太多感覺,只有在某些天氣轉換或出國要走很多路的時候才會出現一下下,所以容易被「放著不管」。
通常過了 3~5 年腰椎就會開始莫名有點緊繃,並且出現解不掉的深層痠痛,這是因為我們的下肢受過傷後會有閃痛機制,骨頭就已經在用歪歪的方式走路了;如果沒有特別把正確肌肉喚醒,很有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對的方式走路!
久了就會導致兩腳施力不正確,嚴重者可能造成脊椎側彎,而比較麻煩的是,這樣的傷通常很難被發現,因為連病患本身都會忘記自己有受過什麼小傷。
如果你有一直在忍受腰痛的困擾,以上列出的原因可能是你需要檢視的地方。然而,僅僅了解原因是不夠的。你需要實際的實踐良好的姿勢習慣與訓練,以幫助你改善身體狀況。
學習更多觀念養成與實踐日常良好姿勢
加入《日常懶人姿勢管理|呼吸核心訓練X減壓環境佈置,告別長期痠痛!》線上課
讓我們一起向痠痛說 byebye!
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
「了解疼痛,就能解決疼痛,而完美平衡的身體並不存在,學會和它相處才是最重要的事。」
疼痛、痠痛除了是錯誤的姿勢引起外,還有錯誤的呼吸方式,平時運用好的呼吸方式,即可避免 90% 的痠痛問題。
期望帶給大眾正確的痠痛知識,並理解良好呼吸和日常姿勢間的關聯性,透過日常簡單的保養實踐,成為身體的主人、讓動作更健康。
✦ 10 年臨床經驗,解決逾 20 萬名患者痠痛
✦ 國際賽事指定合作物理治療師
✦ YT 頻道 25 萬訂閱、破百萬觀看
✦ 知昕物理治療所 負責人
✦ 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